2007年1月23日星期二

政府出手圜跌圓升

  1月22日,周一。恒生指數升444.50,收20772.22;成交六百零三億九千二百多萬元。期指上升436點,收20792點。中移動(941)升 4.3%,見七十三元八角五仙,該公司去年12月新增手機用戶四百八十三萬個,因公司降低話費及市場競爭趨緩,手機用戶達三億零一百二十三個。中聯通 (762)升2.6%,12月份手機用戶增加六百一十一萬個,達四億六千一百一十一個。

  中國財險(2328)升9.6%,去年稅前獲利上升80%。平安保險(2318)升2.7%,東風汽車(489)升7.6%。摩根大通估計,今年中國 企業純利可上升17.8%。中國銀行(3988)未署名股東計劃出售三億零五百四十五萬股H股,每股四元,價值十四億二千萬元。

  本港12月份通脹率上升2.3%(11月份升2.2%),因薪金上升令零售商及酒店加價;食品價格升2.5%,服裝及鞋類上升6.4%。去年全年CPI上升2%(2005年上升1.1%)。

港旅業增長高峰期漸過

  去年來港旅客上升8.1%,至二千五百三十萬人次;消費一千一百七十三億元,上升2.27%,較旅發局估計嘅二千七百萬人次為少,主因係鄰近地區競 爭,令來港內地同胞只升8.3%,至一千三百六十萬人次,佔所有旅客人數53.8%;反之,來自歐洲、非洲及中東嘅旅客增加11%,來自東南亞旅客上升 10%,酒店入住率87%(2005年86%);房租平均上升17%,至一千零九十一元一晚。迪士尼樂園吸引五百二十萬人次參觀,較政府估計嘅五百六十萬 人次略少。睇嚟旅遊業增長高峰期漸過。

  油價第二天上升,3月期油升1.3%,見五十四點一三美元,主因係美國東北部寒冷天氣刺激油價回升。

  傳央行拋售令南韓圜回落0.4%,見940兌1美元。南韓圜升5.2%,對南韓產品出口形成壓力,估計南韓政府正入市拋售以阻止韓圜上升;反之,去年日圓回落5%,見120兌1美元,日本政府入市吸納阻止日圓進一步回落【圖】。日圓已到咗不應再睇淡期。

  據瑞信報道,過去六星期中國投資者動用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購入基金、一千億元人民幣購入股票;外資亦瘋狂,今年首兩個星期吸入十三億美元內地股份。喺 上海UBS分析員Edmond Huang估計,上海綜合指數今年下跌23%嘅機會好大。滙豐銀行GarryEvans認為,近日流入A股市場嘅資金甚巨,但佢認為,上半年A股出現調整 嘅機會高達30%。上一次瘋狂以紅籌股為主,由1996年開始喺十八個月內令恒生紅籌指數上升四倍,到1997年8月27日見頂,當時O高達二百五十倍, 然後響十二個月內下跌86%。至今為止,唔少紅籌股股價仍較1997年8月低過50%,上述情況正喺國企股身上重演。依家已經進入及準備進入股市嘅內地人 很多,有D甚至抵押房產去炒股,羊群效應威力沒法擋。對中國老百姓而言,理財只能投資股票或物業;政府為防止樓市泡沫,一再打壓房地產,形成資金流向股市 (一如曾經歷1967年暴動後嘅香港人,喺七十年代將資金一窩蜂湧入股市一樣)。內地股改最根本缺陷係,股份分為流通性與非流通性,局限市場上可流通股份 嘅數量;加上A、B股互不流通,A、H股亦不能流通,造成市場上流通嘅A股極之有限。當大量資金追逐有限股份時,供求因素造成A股股價短暫狂升。例如中國 保險公司A股、銀行A股已被炒至全世界最貴,因股價由供求因素決定而非基本因素,A股已進入非理性亢奮期。去年下半年起,大量H股透過IPO回歸A股市 場,國企股大量上市及大量非流通股日後漸漸變成流通股,為未來A股大幅回落埋下計時炸彈。換言之,A股出現Boom &Bust走勢已逃不了,但幾時係Boom結束嘅日子?1973年3月恒指回落,係英資大戶飽食遠颺之後;至於內地A股市場就木宰羊。依家機構投 資者仍然唱好內地A股,代表佢地仍未完成出貨行動;內地A股市場仍處於BoomTime。反觀香港H股市場,機構投資者意見出現分歧,部分機構投資者退 出,形成H股股價遠遠落後A股。由於A股與H股互不流通,H股股價回落唔影響A股股價,結果A股繼續上升而H股下跌。喺倫敦上市嘅中國ETF及美國ADR 開始回流本港市場。以國壽(2628)為例,2003年12月發行價每股三元六角二點五仙,去年12月20日H股股價係二十三元八角五仙,三年內獲利六點 五倍。A股發行價十八元八角八仙,上市後第一天便上升超過100%,機構投資者又點會唔識笑?!內地分析員更話國壽股價短期內可見一百元,其瘋狂程度,我 老曹只可嘆句奈何。

中央政府為銀行「斷奶」

  出現上述情況,理由係:一、政府強、市場弱。二、審批強、監管弱、執法弱,形成「政策市」,即所謂「紅綠燈」(政府開紅燈時,人人守規矩;政府一旦開 綠燈,人人一湧而上,亂作一團糟)。股東無力監管董事局,傳媒唔敢批評上市管理層,內地A股市場最終逃唔出Boom & Bust命運。

  2007年至今,投資界仍在找尋後市新方向。1月快過去,仍未搵到2007年投資新路向。通常我地期待嘅事往往唔發生、我地好少預期嘅卻出現。不如意 事十常八九,例如1997年7月回歸時,紅籌股炒家以為香港今後係佢地嘅世界並冇實現,冇人諗過嘅亞洲金融風暴卻橫掃整個亞太區。2000年我地期待 TMT時代來臨,原來係幻想;2000年才去讀電腦嘅,今天面對嘅卻係全球網絡科技大倒風。今天投資者有好多理由睇好,直到有一天發現現實同理想原來距離 咁遠為止。旺市莫估頂。

  去年外資一致睇好內地股市,今年已出現分歧,例如內地地產股、鋼鐵股、石化股同金融股都有外資出貨;去年被忽略嘅冷門股今年卻上升。亦有外資沽售紅籌、國企後,轉投香港類上市公司,令恒生指數創新高。近日恒生指數創新高,但股市內唔少股份卻出現回落。

  內地政府喺1月20日結束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宣布,中央政府為銀行「斷奶」,過去唔少重要工程項目可享受國家財稅政策特別「惠顧」,今後再冇政策性優 惠。影響最大係三家政策性銀行,即國家開發銀行、中國進出口銀行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。過去三大政策性銀行向四大銀行購入「政策性」貸款,協助四大銀行商業 化,由三大政策性銀行支持國家重要建設、促進對外貿易及推動農業。今後三大政策性銀行亦失去「惠顧」,必須同其他銀行作商業性競爭,令到未來中國響固定資 產投資上增長率放緩及出口貿易上增長率放緩;至於農業,已改由國家政策直接提供援助。

  今年內地房地產面對「一費二稅」(城鎮土地使用稅額提高二倍、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提高一倍,以及土地增值稅改為清算方式繳納),而研究中嘅仲有「物業稅」。由此可見中央對今後樓價上升態度係點?!

  人行初步估計,今年中國GDP增長率8%左右,L增長目標16%,CPI升幅唔超過3%,鼓勵外商投資喺國內資本市場融資,以減少外資流入及增強滙率彈性。

油價跌OPEC拋售美債

  英國最大房地產網站Rightmove宣布,截至今年1月13日止,英國房價上升13.5%,其中又以倫敦切爾西住宅升幅最大,升幅達62%係該網站 2002年開始編纂該數據以來最大嘅年漲幅,證明英倫銀行去年兩次加息未能阻止房價上升,今年1月11日再度加息亦未見效。1月份英國房產平均叫價二十二 萬二千八百五十九英鎊(約三百四十三萬一千五百港元。)

  香港民航處批准國泰航空(293)、港龍航空、中國國際航空(753)等六家航空公司2月1日起燃油附加費下調6%。以國泰為例,短程客運燃油附加費 由一百一十三元改為一百零六元、長程由四百六十六元下降至四百三十八元;此外,國航、南方航空(1055)、東方航空(670)、廈門航空等亦把來往香港 嘅燃油附加費下調至每程一百零六元,估計將因此令國航、南航及東航收入分別減少四億一千六百萬元、七億八千七百萬元及四億一千九百萬元。

  OPEC過去三個月(9至11月)共出售一百零一億美元美國政府債券,佔佢地手上債券9.4%(上一次出售係2003年4至6月),理由係油價由七十 八點四美元回落至今,跌幅34%;加上減產,令OPEC收入大減。油價每下跌十美元,OPEC少收三百四十億美元一年。換言之,去年9月起OPEC需要出 售美元債券去抵銷出口石油收入減少;去年第二季OPEC收入減少四百二十億美元,第三季收入減少一千二百六十億美元。德意志銀行認為,如油價跌至三十美元 一桶,不但債券會被拋售,連股票亦被拋售(過去十年石油平均價三十三點二八美元一桶)。除咗OPEC外,其他債券大摣家有日本、中國及英國,最近亦減少購 買美國政府債券。

日企純利上升來自薪金下降

  任何人去年跟隨高盛嘅意見而投資高盛嘅商品指數者,虧損達15%;今年高盛估商品期貨指數可升8.1%而建議吸納。德銀去年9月估計今年油價六十至七 十美元,似乎亦睇錯市。至於喺銅價及糖價,睇錯市嘅專家更多,例如羅杰斯去年一再睇好糖價,但糖價一跌再跌。上述證明專家睇市同你我分別唔大,一樣係時準 時唔準。迷信專家不如信自己。

  日本六千七百萬戰後嬰兒人口去年起以每年五十萬嘅速度退役。近二十年日本出生率低,加上嚴格限制移民流入,成為OECD國家中老化速度最快嘅國家。例 如日本最大電話電訊公司NTT有超過八千員工已五十八歲,將喺未來一兩年內退休,低於三十五歲嘅員工卻唔夠一千人。日本大企業按年資加薪,形成「老人」薪 金偏高,「年輕人」薪金偏低。1990年起日本經濟步入不景氣,形成今天大企業內三十五歲以下嘅員工唔多,上述情況非NTT獨有,日本其他大企業情況亦一 樣。家嚇五十歲或以上嘅員工佔日本大企業薪金開支14%至16%。隨著佢地退休,大企業喺薪金開支方面可慳番D(部分公司重新招聘呢批退休員工,但薪金則 低許多)。未來五至十年日本大企業可透過節省薪金開支而令純利上升,但日本整個經濟卻面對嚴重勞工供應不足問題。日本企業純利上升來自薪金開支下降,對日 本未來五至十年股市影響係點?我老曹仍在思考中。美國工序外判潮近尾聲

  美國音響及視象產品產量去年12月上升2%(或去年全年上升23%)。上述情況響其他製造業上亦出現,生產工序外移似乎告一段落,嗰D高科技產品例如 賣六千美元嘅新力Grand WEGA電視或一萬五千美元的Sub-ZeroPRO48雪櫃產量急升,以迎合美國富有家庭需要。上述產品嘅勞工成本所佔比重唔大,喺美國生產同響中國生 產對產品零售價影響極微。睇嚟美國1950年代開始嘅工序外判情況已近尾聲。

  五十年代美國工序外判最先係日本同西德;七十年代係亞洲四小龍、八十年代係中國、九十年代加入印度;近年「工序」外判近尾聲,因為過去五十多年,可以外判嘅早已經外判。中國今年經濟亦進入關鍵時刻,希望透過內需去取代出口增長率回落。

  冠中地產(193)宣布,已與獨立第三方就收購澳門一項辦公室發展項目訂立諒解備忘錄。

  保興投資控股(263)股份合併,每十股合併為一股。

  香港通訊國際控股(248)、中國星(326)、金利來(533)、萬佳訊(8279)、真樂發控股(1003)、中裕燃氣(8070)、宏昌投資(061)、通達集團(698)停牌。

沒有留言: